阅读量:
关于骨盆
想要知道正确的产康顺序,首先要知道身体结构的作用。
骨盆在孕期如同忠诚卫士一般支撑着宝宝的重量,维持子宫的正常位置,有着支持躯干、保护盆腔脏器的重要作用。
最重要的是,它是胎儿娩出时的“必经之路”。
骨盆松弛影响
妈妈们在经历了十个月的妊娠期之后,骨盆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,牵一发而动全身,所以腰、髋。可能会出现腰痛、胯变宽,小腹突出、身材走样、妇科炎症反复发作等等问题。
关于盆底肌
盆底肌犹如吊床一样,承受着的膀胱、子宫、等重要器官,使她们在正确的位置上进行工作~
盆底肌受损影响
一旦这张“吊床”弹性变差,“支撑力”不足,重要器官在上面“来回踱步”便会出现问题,如尿失禁、盆底脏器脱垂等问题。
关于腹直肌
腹直肌就像一栋“大门”,平时都是关闭的状态。但是妊娠时,尤其是到了妊娠晚期,增大的子宫会使腹壁扩张延伸,大门缓慢打开,就产生了腹直肌分离的情况。
骨盆、腹直肌、盆底肌是互相依存的关系。
骨盆修复与盆底肌的关系
骨盆修复的核心都是围绕着盆底肌的修复进行的,虽然骨盆修复会对骨盆错位进行纠正,但纠正的主要目标是韧带和肌肉,并不是指骨头的缩小。
盆底肌修复会使骨盆间原本松弛的肌肉韧带变得紧致,从而促进骨盆的复位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盆底受到的压力,辅助骨盆恢复。
两者互相影响,所以:产后可以同时进行骨盆和盆底肌的修复。
腹直肌与盆底的关系
腹腔是封闭的环境,所以腹直肌收缩会使腹腔空间变小,腹压随之增大。
增大的腹压会进一步加大对盆底的压力,对于产后妈妈来说,盆底肌本就变得松弛薄弱,盆底受到长时间持续性压力,就会加重盆底的负担。
同时增大的腹压,还会挤压盆腔内的各器官向下运动,而薄弱的韧带和肌肉无法有效固定器官的位置,膨出和下垂的情况就发生。
所以:产后同时有盆底问题和腹直肌分离问题,不能盲目进行腹直肌修复。
建议在盆底肌力达到3级以上,此时修复才更加安全。
结语
1、产后可同时进行骨盆和盆底的修复,两者有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。
2、腹直肌修复、腹部塑型要谨慎,盆底肌力≥3级后再做不迟。
3、修复顺序:盆底肌修复&骨盆修复,然后才是腹直肌修复。
end